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超碰97久久国产精品牛牛-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職業母嬰護理培訓

職業母嬰護理培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職業母嬰護理培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職業母嬰護理培訓

職業母嬰護理培訓范文第1篇

關鍵詞:月嫂 培訓 高品質

一、當前我國月嫂培訓現狀與問題

1.學員層次不適應母嬰護理師職業需求

據調查顯示,母嬰護理培訓的學員中大部分在30歲到50歲,年齡偏大,絕大多數學員受教育水平偏低,且從事家政服務的在職人員普遍技能單一,不能滿足如今社會的高層次需求。對于作為月嫂服務對象的產后女性和新生兒來說,其易生病且死亡率較高,產后護理工作極其關鍵,需要月嫂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和專業能力。但就目前情況來說,月嫂的年齡及學歷水平在絕大程度上使他們無法適應專業培訓要求。

2.培訓時間短且流于形式

如今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培訓水平良莠不齊,培訓時間極短,部分家政培訓公司培訓時長僅有一課時,最長的也不過40課時。然而,月嫂的培訓過程涉及理論知識、實踐操作以及醫學相關知識和技能等眾多理論知識與具體操作,且還需結合具體工作需求進行培訓。

3.培訓內容理論與實踐工作匹配不合理

目前培訓機構提供的母嬰陪護培訓課程,在培訓內容與結構的安排上往往不合理,或重理論輕操作,或重操作輕理論。一些正規職業培訓機構,培訓內容針對應試需求,因此較偏向于理論化,不重視實際操作。

二、培養高品質月嫂學員的教學方法

1.建立家政服務員培訓基地,確保培訓順利開展

家政培訓基地的建立,是確保家政服務培訓順利展開的基礎條件。筆者認為,培訓學院應與相關地區家政協會建立“家政培訓基地”,由學校提供場所,家協提供培訓人員以及培訓素材;應在專業家政服務專家的指導下編寫家政培訓的有關教材;建立家政培訓專用的實際操作實驗室,從而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建立培訓后實習基地,學員只有通過實習的考核評定后,才可得到合格證書以及星級評定。例如,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學院與當地相關機構合作建立了浙江省寧波市唯一的“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 寧波) 培訓中心”“寧波 81890培訓基地”,實現了家政服務培訓的系統化。

2.開展“三走進” 活動, 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家政服務行業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為了更有效地提升學員的能力,適應社會各方需求,筆者認為,各學院應開展“走進企業,走進學員,走進教師”的“三走進”活動,了解有關企業對培訓課程及計劃的建議,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了解學員的實際情況,據此進行培訓收費標準的定位,制定適合學員的課程設置、時間安排、培訓方式等;了解專家對培訓課程教材編寫、實訓室實際規劃的意見,從而使教材編寫更全面、適宜,且具有當地的特色。在此方面,浙江省寧波市海曙社區學院自2003年開展家政服務以來,不間斷地對“81890”加盟企業進行調研,對學員進行培訓需求問卷調查,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建立了適應自身需求,并有自身特色的培訓系統。

3.開展家政培訓的“實戰模式”

在家政培訓中,對學員實際操作能力的考察極為重要。筆者認為,家政培訓應實行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原則,充分利用教學基地所建設的實訓室進行教學。教師實地進行指導,例如,在家庭、病房等多種場景的實訓室中帶領學員進行“實戰模式”的演練。再如,可模擬演練心臟病突發、小孩大哭等多種情況,讓學員進行應急處理,通過他們的表現來分析心理狀態和專業技能,使學員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與技能。或者以老帶新,經過培訓的學員跟隨資歷較老的月嫂學習,這樣一對一的模式可以促進學員更好地掌握并鞏固相關技能。

4.建立成長檔案,實施跟蹤反饋模式

筆者認為,可以參考湖北省荊州市總工會與荊州市婦幼保健院聯合舉辦月嫂培訓班的實施策略,其在學員培訓初期進行資料整合,建立學員的個人檔案,對學員的就業情況、未來的工作動向、工作地點、工作情況進行跟蹤了解,以方便對培訓效果的科學評估,并有針對性地改善培訓內容,從而促進家政服務行業的整體水平提高。

三、小結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只有制定更加科學、完善、合理的培訓模式,并有針對性地不斷改進培訓模式,才可有效改變我國月嫂綜合素質不高、技能水平偏低的現狀,進而提升我國家政服務行業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職業母嬰護理培訓范文第2篇

【關鍵詞】 助產士 職業壓力 心理 策略

【中圖分類號】 R19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8801(2014)03-0353-01

助產士是臨床護理隊伍中從事特殊護理服務的群體,也是產房護理工作的主力軍,產房助產士的工作職責是促進和保障母嬰的身心健康。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日益增強,尤其是母嬰保健意識的增強對產房護理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助產士不僅肩負著繁重的體力勞動,還兼具有緊張的腦力勞動[1],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職業壓力,而助產士的職業壓力不僅影響到了助產士自身的身心健康,還影響到了母嬰保健工作質量。本文通過分析基層醫院助產士職業壓力產生的原因,將進一步探討有效緩解助產士職業壓力的應對策略,以提高工作服務質量。

1 職業壓力原因分析

1.1 工作因素

助產士的日常工作較為繁重,肩負著保障母嬰生命安全的雙重任務,需要密切的觀察產程,配合醫師做好分娩接產工作,同時還要做好孕產婦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及時解決產婦身心上的不適,滿足產婦及其家屬的各項合理要求。繁重的工作任務以及頻繁的晝夜倒班,不僅使得助產士的體力嚴重透支,還打破了助產士的正常生物鐘,生活規律的紊亂嚴重影響到了助產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

1.2 風險因素

助產士的服務對象是分娩的產婦和新生兒,產婦在分娩期間的身體狀況較差,體質較弱,且新生兒各項身體器官發育不成熟,在分娩過程中容易出現難產或胎心變化,加之基層醫院的醫療設備相對落后,從而威脅到了母嬰生命健康,因此實際工作中存在著較大的工作風險。一旦出現不良事件,產婦及家屬難以接收易引起護患糾紛,糾紛不但影響醫院的工作秩序,還可能發生暴力傷害事件[2],影響到助產士的聲譽,因此在工作中助產士會提心吊膽,思想上背負了沉重的壓力。

1.3 工作環境因素

基層醫院目前產房助產士的數量不足,難以滿足產房繁重的工作需要,一個助產士往往需要同時觀察和監護幾個產婦,工作量的增大, 使得精神緊張,分娩時段的不確定性又使得工作常處于無計劃無秩序狀態,常需要隨時調節人力,工作隨機性大[3]。助產士在實際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觸產婦的體液、羊水、血液,或被銳器刺傷,還存在被有傳染病產婦感染疾病的風險,因此助產士的工作是暴露于危險環境中的,對助產士的身心健康直接造成威脅[4]。同時,基層醫院產房的工作環境較差,空間有限,人員擁擠,工作中充滿著產婦分娩的呻呤聲和新生兒的啼哭聲,助產士容易出現壓抑的不良情緒,對工作環境產生厭惡感,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工作壓力。

1.4 社會環境因素

由于受到國家衛生政策的限制,產婦分娩的花費較低,因此助產士的工作量與經濟收入不成正比,經濟需求得不到滿足,因此會對自身價值的認同度偏低。此外社會對助產工作的認知度也低,認為助產工作技術含量低,在醫護中屬于輔助地位,對助產士所承受的壓力知之甚少,得不到社會公平的看待。隨著醫療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以及人們法律維權意識的增強,產房護患糾紛的發生率也呈現逐年升高趨勢,給助產士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

2 緩解壓力策略

2.1 加大對助產士的培訓力度

醫院應加強對產房助產士的培訓力度,以不斷提高助產士的技能操作水平、心理素質及服務意識,以滿足產房護理工作的需求,滿足產婦及其家屬的需求,為產婦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培訓內容應包括分娩過程中的常識、操作技巧、注意事項、護患交流溝通技巧、心理干預方法、健康教育方法等,助產人員也認真學習醫院感染知識,加強血液傳播疾病的防護意識,減少職業暴露的隱患。同時定期請法律專業人士來院講座,增強助產士的法律觀念,增強法制意識和防范風險的能力。

2.2 加強對助產士的心理干預

產房管理人員應定期對助產士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查,了解每位助產士存在的工作壓力以及心理需求,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積極與其交流溝通,多鼓勵、開導,幫助其解決工作、思想和生活上的壓力,盡量保證助產士工作的積極性。有條件的醫院可開設心理負擔課程,指導助產士如何放松工作壓力,如何自我調整心態,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2.3 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基層醫院產房助產士的投入,從隊伍建設上抓起,保證充足的人才儲備,以滿足繁重的產房護理工作,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同時,合理科學的進行排班,有效的安排時間,減輕助產士的工作強度和壓力,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2.4 改善工作環境

醫院管理者應努力為助產士營造一個布局合理、分區明確、安全、安靜、輕松、潔凈而溫馨的工作環境[5]。每日紫外線對產房的空氣、醫用設備及器械進行消毒,防止發生交叉感染。產房護士長應多組織助產士參加集體活動,鼓勵同事之間多交流溝通,敞開心扉,以緩解工作過程中緊張的工作壓力,構建人文化的工作環境。

3 結語

目前基層醫院助產士的工作壓力現狀越來越受到醫院和社會的關注,基層醫院面對的主要是農村產婦,缺乏系統的產前檢查,產婦孕期保健知識缺乏,且急診較多[6],因此給助產士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且基層醫院收入有限,個人價值難以體現,使得基層醫院的助產士在身心上都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嚴重影響到了工作質量。

助產士應學會自我調節,尋求緩解工作壓力的方法,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增強護理工作中的風險防范意識,掌握與產婦及其家屬的溝通技巧,改善人際關系,給自身工作創造良好的空間,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工作,為母嬰健康安全做出重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杜鵑.產房助產士、護士職業壓力現狀調查對策[J].醫學信息,2009,(4):208.

[2]張建玲,孫傳慶.助產士的職業壓力及應對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141-142.

[3]譚恩.助產士職業壓力及緩解對策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7):2832.

[4]張曉明.助產士28名心理健康影響因素調查分析與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62-63.

職業母嬰護理培訓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助產士; 職業危險;防護措施

國內外文獻報道, 助產士由于其專業特殊性, 需接觸或面對特殊的職業危險因素, 危害助產士身心健康, 本文對助產士職業危險因素進行分析, 提出對應防護措施, 為醫院控制助產士職業風險提供依據。

1 助產士的職業危險因素分析

1. 1 細菌性和病毒性所致的職業暴露風險 助產士在遇到需要緊急處理的情況如急產、新生兒窒息復蘇、胎盤早剝、羊水栓塞、產后大出血等的搶救時, 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患者病情不自覺放松自身防護, 助產士常常受到患者大量的血液、體液污染時, 甚至在受到患者攜帶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和艾滋病毒等病原體的血液、體液污染時因需持續操作或未及時察覺而不能及時去除污染;另外緊急情況下因產婦配合不佳或助產士操作不慎引起的針刺傷也增加了助產士職業暴露的風險;再者產前未按規定進行傳染病檢驗的流動孕婦量不斷增加, 也給助產士防護帶來更多的職業暴露風險;有研究表明, 護士防范意識不足是導致職業暴露后感染的主要職業因素[1], 助產士自身抱有不同程度僥幸心理導致防護措施執行不到位, 這些客觀、主觀因素均增加了職業暴露風險。有資料表明, 眼、鼻、口腔因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體液中而感染HIV的感染率為0.1%, 而刺傷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傳播病原體感染的人數呈上升趨勢。國外, 有研究顯示:在最具有職業危害的相關科室中, 分娩室排在了第2位[2]。

1. 2 物理因素職業風險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長時間站立或接生的固定姿勢、長時間燈光照射導致的損傷等。助產士在觀察產程和接產過程中, 除了醫療設備產生的噪音外, 經常暴露在產婦痛苦的和叫喊中, 長時間的噪音刺激導致助產士產生不同程度的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現象, 形成惡性循環;接產時長時間站立是靜脈曲張的直接原因, 本院連續執業十年以上的助產士均有不同程度的靜脈曲張發生;接產、縫合時需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是頸椎、腰椎疾病的重要因素, 因頸椎、腰椎疾病不能繼續從事助產工作導致調離崗位也是助產士的職業風險之一。另外, 長期日光燈照射也會對女性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害。

1. 3 消毒劑及有害氣體所致職業風險 產房高頻應用含氯消毒液擦拭產床, 消毒地面和物體表面, 大量使用低溫滅菌物品, 工作環境相對密閉情況下, 吸入各類消毒劑殘余氣體幾率和時間增加。長時間皮膚接觸消毒劑、呼吸道接觸滅菌殘余氣體可導致過敏癥狀, 引起接觸性皮炎、哮喘和鼻炎, 同時存在致細胞突變, 致癌、致畸的潛在風險。

1. 4 社會因素所致職業風險 在現階段國內醫患關系缺乏信任, 家庭及產婦對母嬰安全期望值高的大環境下, 一旦分娩過程中母嬰出現并發癥或醫療結局不理想, 往往立即升級為醫療糾紛, 婦產科是醫療糾紛的高發科室, 助產士是婦產科護理人員中醫療糾紛的高發人群。醫療糾紛的非正常途徑解決是助產士面臨人身威脅、暴力毆打等重大職業風險。

1. 5 心理因素所致職業風險 助產士獨立觀察產程、獨立接產具備責任明確的工作特點, 產科母嬰嚴重并發癥突發性強、新生兒預后短時間不明朗、不良結局影響范圍大的特點是助產士集壓力、風險、責任于一身, 也為助產士帶來較長階段性焦慮, 助產士精神長久地處于高度緊張狀態而得不到緩解;另外國內助產士第一學歷基本都是中專或者大專, 隨著產科服務模式的改變, 助產士面臨專業發展、知識更新的緊迫感與繁忙的臨床工作任務之間存在的矛盾產生疲憊、焦慮等心理變化。助產士長時間焦慮、緊張、無助且自身無法移除以上心理壓力所產生的根源, 導致助產士容易處于抱怨狀態的不健康心理狀態, 長期將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

2 規避職業危險的防護措施

2. 1 從醫院管理系統上加強執業危險的防護 國內曾有報道, CDC評估表明62%~88%的銳器傷害是可以預防的[3]。因此醫院各層管理部門對各年資助產士進行職業風險防護培訓, 提高風險防護意識, 牢固樹立預防為主的職業理念, 配備完整的防護用具, 人人掌握預防措施和執行標準, 督導防護措施的落實, 將培訓、督導考核及獎罰形成固定工作流程, 從流程上減輕職業暴露風險造成的危害, 特別減少針刺傷的危害。

2. 2 改善工作環境, 降低不良因素的影響 產房應布局合理, 按要求定時進行空氣監測, 保證空氣質量;對孕產婦做好心理護理, 提倡開展分娩鎮痛, 以解除產婦因恐懼、疼痛發出的喊叫;助產士更新認識, 使用符合人體力學的產床, 避免長期固定側位接產姿勢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減輕工作環境因素助產士的身體損害。

2. 3 科學使用化學消毒劑 使用各種消毒劑均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 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按照《消毒技術規范》配比, 不能擅自擴大消毒劑使用劑量;使用時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有強烈刺激氣味時人員離開現場或加強環境通風。

2. 4 合理安排助產士的繼續教育 護理部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對助產士組織助產專業知識、人文科學、心理疏導、溝通技能、法律法規等對學科知識培訓, 不斷汲取新知識、新理念, 擴大視野, 提高助產士個人專業素養和抗壓能力, 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提高綜合服務水平,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同時樹立助產士對自己人身安全負責的意識, 掌握醫療糾紛處置應急預案, 增強自身保護能力, 降低因糾紛所導致的身心傷害。

2. 5 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按病房床位比低配或標配助產人員比例滿足不了臨床工作需求, 配置人員時要考慮到產科床位周轉率高、患者服務需求逐年增長、母嬰安全期望值高的因素, 并結合實際工作量合理配置產房助產士, 減少因工作繁忙導致的護理缺陷, 減少助產士工作壓力。合理安排休假。

2. 6 對不良事件發生者提供支持 利用不良事件上報系統, 護理管理人員對發生嚴重不良事件或糾紛后的助產士提供必要的專業輔導、情感支持, 心理疏導, 做到輕裝上陣, 預防因壓力大對工作造成的不良影響。

3 小結

從規避職業危險的防護措施中可以看出, 醫院管理層面較助產士個人層面需要采取的防護措施比重大。因此, 醫院在系統及流程設置、中層管理和系統培訓、助產士個人素質三個層面共同重視助產士職業危險的因素, 采取多環節綜合防護措施, 才是減少助產士職業危害, 保障其身心健康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 孫云.婦產科職業暴露及防護對策研究.上海護理, 2008, 8(6): 72-74.

職業母嬰護理培訓范文第4篇

1 產科護理存在的風險

1.1 不重視護理文書書寫,產科病歷護理記錄表格填寫較多,極易出現記錄不填完或漏記,如宣教、告知、特殊處理前后,出現記錄不符或病程記錄不一致,甚至提前病情記錄,使護理記錄失真。

1.2 自身職業風險防范缺乏,產科護士在護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孕產婦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在會陰縫合、產后清洗器械及抽血等操作中都有被刺傷的可能,這時產科護理人員的生命安全威脅較多。

1.3 護患間缺乏有效溝通,在進行治療護理過程中,部分人員缺乏與孕產婦和家屬的溝通技巧和方法,對孕產婦及家屬提出的問題回答簡單、、生硬,引起家屬的反感,同時,對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疾病、焦慮、恐懼等未能及時給于心理疏導,使其不滿而遭投訴。

1.4 進行護理操作時未注意遮擋患者,造成患者的心里不適,患者的身體尤其是身體的隱私部位,進行護理操作時應注意遮擋,在日常工作中,相當一部分醫護人員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沒有這么征得患者同意,沒有任何書面手續的情況下,讓實習進修人員觀摩分娩、人流手術等。

1.5責任心不強,在各種實際操作中表現為不按要求聽胎心、測血壓、觀察宮縮等,造成觀摩病情不仔細,母嬰出現異常變化不能及時發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理,另一方面是不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極易出現用錯藥,抱錯嬰兒或嬰兒滑落、跌傷等,甚至危害母嬰生命而影響了兩代人的身心健康。

2 防范對策

2.1 加強專業知識學習,重視專業理論與技能操作的培訓,加強護理文書書寫規范的學習,保證護理文書的科學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杜絕錯漏項。

2.2 加強產科護士職業風險管理,大多數護理人員對自身職業風險認識不夠,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識,一旦發生職業損傷,應按正確方法、程序處理。節假日、中午班、晚班及搶救治療時的高危階段,易發生護理風險,應高度重視。

2.3加強護患溝通,消除醫患糾紛,護士應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和交流能力,對孕產婦及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解釋,要給于人文關懷,以解除產婦和家屬的緊張情緒,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沖突和意外事件。

2.4應尊重患者的權利,在護理操作時最好有遮擋,進修人員觀摩時應征得患者同意,并且人數也不要太多。

職業母嬰護理培訓范文第5篇

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婦產科接診的756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范圍為20~37歲,平均年齡29.2歲。回顧性分析756例產婦病例,查閱相關記錄,結合婦產科臨床護理經驗,對756例產婦中存在的各類護理風險與預防措施進行研究。

2常見護理風險發生的原因

2.1患者方面

2.1.1患者從醫性不夠,導致護患間不配合

由于婦產科患者是一群特殊患者,有些孕婦有意無意隱瞞孕產史;孕婦住院后擅自院,就有可能出現胎膜早破、胎心異常、出血等異常情況而得不到及時診治和搶救。

2.1.2院內感染的發生

孕婦產后在母嬰同室時,家屬及探視人員不遵守探視制度,就可能影響產婦休養,產婦就會過于疲勞而影響恢復,甚至造成交叉感染,導致產褥感染或新生兒感染。

2.1.3意外跌倒

孕婦行動相對遲鈍、緩慢,應急能力差,容易發生各種意外情況。如果浴室沒有扶手,或者地面過于光滑,沒有設置防滑墊,孕婦就容易發生意外跌倒情況。另外,產婦在夜間喂哺嬰兒或如廁時,如果光線不足也可引起母嬰的意外發生。

2.1.4壓瘡的發生

婦產科是一個手術科室,術后患者皮膚問題是護理風險隱患。

2.1.5產科新生兒護理的不安全因素

新生兒嗆奶、吐奶等易引起新生兒窒息;新父母缺乏護理新生兒的經驗等等。

2.2護士方面

2.2.1護士法律意識落后

專科特點決定婦產科是一個高風險科室,易引起法律問題。部分護士觀念轉變緩慢,在護理過程中容易忽視危機因素和潛在的隱患,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權益尊重,易引發護患之間沖突和糾紛。

2.2.2護患溝通不夠,未認真履行告知義務

入院后未告知有關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預后等;做特殊治療時未告知可能出現的風險;向患者交代服藥及檢查注意事項不明確;缺乏護患溝通,一旦出現意外情況,易引起糾紛。

2.2.3沒有及時、準確地寫護理記錄

護理記錄不及時、不準確、不全面,涂改或更改,破壞原始性和真實性;執行醫囑代簽字或隨意簽字;搶救后補記不及時;醫護相符性差,內容不連貫等等。這就為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埋下隱患。

3預防護理風險的措施

3.1加強護士的培訓,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

定期對婦產科護士進行業務培訓、法律知識培訓、護患溝通培訓等,在提高護士專業護理技能的同時,增強護士的法律意識,增強護士的工作責任心,確保每位護士在對孕產婦進行護理操作時,能夠嚴格遵守相關制度和操作規程,及時準確地書寫護理記錄,明確崗位職責,規范護士的護理行為。此外,提高護士的溝通能力,增強護士的護理服務意識,確保護士可以采取各種溝通技巧和孕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溝通,為孕產婦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護理服務,滿足她們的護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降低護患糾紛的發生幾率。

3.2定期開展護理風險教育

定期對護士進行護理風險教育,增強護士的風險意識,促使每位護士都能掌握識別護理風險的方法,都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對護理風險加以管理,將風險發生率降至最低。

3.3加強對孕產婦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強孕產婦及其家屬的安全意識,提高孕產婦的依從性和配合度,促進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減少護理風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东县| 宁夏| 罗田县| 郁南县| 华安县| 仙居县| 西城区| 玉树县| 绍兴县| 内江市| 牡丹江市| 韩城市| 建德市| 张家界市| 平罗县| 右玉县| 彭阳县| 咸阳市| 阳新县| 耒阳市| 乌审旗| 永济市| 湖口县| 龙门县| 峨眉山市| 吉林市| 哈尔滨市| 格尔木市| 习水县| 桐乡市| 固镇县| 光泽县| 漳浦县| 泽州县| 贡嘎县| 清流县| 共和县| 兴文县| 麟游县| 海丰县| 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