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實驗室教學護理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我校2012級3年制護理系專科的217名學生,其中男生23名,女生194名,年齡19~23歲。二年級第二學期學習《護理學基礎》實驗室課,共290學時,上課時間2014年2月~2014年6月。
1.2方法實驗室教員在繼續加強護生操作技能教學同時,不可忽略護生職業道德教育。筆者在《護理學基礎》實驗室教學課時把護理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態度、正確價值認知與護理操作技能融匯貫通。
1.2.1強化職業道德方法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過程中,采用書寫護理實驗日志、案例教學、角色扮演法及角色示范等辦法,強化她們職業道德,使其樹立正確的道德感和價值觀。
1.2.2調查方法制定調查問卷調查其職業態度和職業觀念。在教學實驗前后,對護生進行無記名式問卷調查,問卷合格有效率100%。
1.2.3統計學方法全部數據在SPSS17.0軟件上進行統計,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學基礎》實驗室教學前后護生職業態度變化詳情如下:(1)社會偏見影響護士職業觀念:A=197、B=207;(2)醫院不能沒有護士:A=165、B=217;(3)護士的工作不能用金錢衡量:A=162、B=199;(4)護理也需要高學歷人才:A=130、B=210;(5)護士的工作方式有礙家庭和睦:A=196、B=189;(6)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從事護理事業:A=161、B=16;(7)護士言行舉動影響患者康復:A=181、B=216;(8)為患者解決問題心理非常高興:A=179、B=215;(9)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護理事業:A=151、B=199;(10)護理需要力量、素質及愛心:A=185、B=218。注A:課前認為是的人數;B:課后認為是的人數。其中,第(1)和(5)項差異不明顯,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第(2)、(3)、(4)、(6)、(7)、(8)、(9)和(10)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26,P<0.05)。
3討論
在《護理學基礎》實驗室教學中著重強化她們的職業道德教育,可以使她們在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同時,潛移默化地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向上的職業態度、穩定和正確的價值觀。本研究中,我校護理系學生在《護理學基礎》實驗室教學前后職業態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26,P<0.05),證明此法切實可行,值得推廣。綜上所述,在《護理學基礎》實驗室教學中加強護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能夠改變她們的專業態度和思想觀點,并能培養她們正確的職業態度,所以護理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在加強護生操作技能教育同時不忽視職業態度教育,這樣才能促進護生們形成積極健康的職業態度。
作者:魏歡單位:安康職業技術學院南校區